成都山地所研究生来站开展坡面泥石流调控实验

 

我国西南山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坡面泥石流流动性强、冲击力大,目前传统防控手段造价高、可持续性较差。研究探索将废旧轮胎用于灾害防控工程,兼顾环保效益与灾害调控性能,为绿色低碳工程措施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20253-7月,成都山地所硕士研究生张桢聚焦废旧轮胎结构组合参数对泥石流运动与堆积行为的调控机理。实验设置了轮胎布设形式(类V字型布置、不同摆放角与行间距组合)及协同措施(轮胎与桩体、植被协同),重点观测了在不同布设工况下,泥石流的龙头流速、进出流量、质量拦截、动能削减及堆积形态变化等关键指标。

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轮胎结构不仅可有效削减泥石流的前缘冲击力,延缓其运动速度,还能显著增加泥石流堆积范围的粗粒含量,提高其阻滞稳定性。此外,协同桩体及仿植被措施布设后,整体拦截效率与能量耗散能力显著增强,表现出良好的协同调控潜力。

本项研究不仅为山地绿色灾害防控措施提供了实验验证,也为废旧轮胎等固废材料在生态工程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创新范式。后续团队将进一步开展不同流量与物源条件下的轮胎措施调控效益对比分析,构建轮胎结构参数与泥石流响应关系模型,服务于灾害风险评估与实际工程布设指导。

实验布置图

废旧轮胎结构与泥石流相互作用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