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山地所研究生来站开展泥石流堵江动力过程实验研究

泥石流堵塞主河是山区常发生的一种灾害。泥石流携带超量泥沙进入主河,会迅速改变河道地形,形成泥石流堰塞坝,引起上游壅水进而淹没农田、铁路、公路等沿江建筑物,造成大范围灾害。随着水流漫顶、冲刷,堰塞坝发生溃决,进而引发溃决洪水,造成下游长距离超常冲刷,甚至冲毁下游农田和沿江建筑物。因此,了解和认识泥石流堵塞河流的动力学过程、泥石流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对缓解泥石流堵江造成的危害至关重要。

310日至424日,成都山地所硕士研究生周天佳来站开展泥石流堵江动力过程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当泥石流含有较多的粗颗粒时,泥石流进入主河后会形成较高的泥石流堰塞坝堵塞河流,引发上游较长时间的壅水,之后坝体发生漫顶溃决,而细颗粒较多时泥石流形成的坝体高度较小,壅水高度较小;当泥石流含水量较高时,泥石流以较快的速度进入主河并于对岸发生强烈碰撞形成堰塞坝,此种情况形成的堰塞坝坝体更宽、坝高更小,而较低含水率的泥石流可能会停积在主河中而不会到达对面而引起部分堵塞。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入汇主河灾害链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