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山地所研究生来站开展阵性泥石流物理机制实验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泥石流强大破坏性对基础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自然界中,一场泥石流事件常常包含数十次至数百次流动。现有的研究表明,由于阵性流动造成底床的残留层的变化对流动有减阻的影响,目前对于阵性泥石流的物理机制多集中于野外观测,研究仍处于定性阶段,定量化的机理研究不甚明确。针对此问题,202487日至828日,成都山地所硕士研究生刘云辉来站展开阵性泥石流物理机制实验。

实验水槽由两段不同坡度的倾斜面组成,分为加速段和流通段,其中上半段长度4m、坡度为20°,下半段长度6m、坡度为5°。对于流动参数的测量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流动高度)和基底模块(正应力、剪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实验控制变量为固相含量和释放体积,研究变量的改变对阵性泥石流的流动阻力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阵性泥石流的铺床过程进行,泥石流流动阻力将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泥石流的破坏能力,对防护工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验布置图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