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来站开展不同降雨条件下颗粒迁移特征实验研究

降雨是导致松散坡积土体侵蚀破坏的主要原因。随着降雨的入渗,坡体中的细颗粒将随水发生渗透,导致坡体局部孔隙水压和含水率等物理性质改变,从而引起坡体破坏。同时,坡面土壤颗粒受到冲刷侵蚀,坡脚处的渗流则会带走大量颗粒物质,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坡体的破坏,甚至可能引发泥石流等灾害。统计显示,小江流域的土壤侵蚀面积占据了土地总面积的68.51%,而坡面侵蚀和细沟侵蚀则占据了流域总面积的21.2%。土壤的严重侵蚀导致有机质大量流失,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坡体颗粒迁移的特征对于泥石流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2388日至824日,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曹得志来站展开不同降雨条件下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选用东川地区红土与蒋家沟泥石流沟道两侧松散堆积土堆积为坡长为80cm,坡度30°的滑坡体,开展高中低三种人工降雨。在不同位置布置孔压和水分传感器监测降雨渗透引起的坡体孔隙水压和含水率变化,降雨前后对土体进行取样并建立坡体空间结构的三维模型,同时收集坡脚渗流与坡面径流用于计算不同降雨条件土颗粒的迁移和流失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导致的细颗粒迁移了改变坡体的空间结构变化,导致坡体不同位置细颗粒含量差异,破坏坡体稳定性。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