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山地所研究生来站开展山洪冲击模型实验

洪水灾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也最常见的自然灾害,而每年由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总数的60~92%。为研究山洪对村镇建筑的冲击力分布规律,分析一次总量、容重、建筑布局方式等因素对冲击特征的影响,服务山区村镇社区防灾减灾需求,2021516日至79日,成都山地所研究生司光武来站进行大型山洪水槽模型试验等工作。

来站期间,对室外实验场地进行整理,清除了场地内的杂草垃圾等,并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搭建了实验中所用的水、电等管线设施,对实验中所需的土石料进行了筛分和配制。随后在大型水槽上安装并调试了冲击力传感器、超声波泥位计、GoPro运动相机等测试设备。根据研究目标和以往水槽实验的经验,以一次冲出总量、泥沙浓度、建筑迎流角度、迎流面和背流面开孔形式等变量进行了多组试验。


在此期间,还与台站工作人员和其他科研学者展开了交流学习,观摩和学习了周公旦研究员课题组学生开展的堰塞湖溃决实验、王道杰研究员课题组学生进行的泥石流生态治理实验以及陈剑刚青年研究员课题组的漂木堵塞-溃决机理研究的水槽实验。在东川泥石流观测站开展的野外调查和物理实验,增进了山洪冲击-堆积特征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山洪泥石流对村镇建筑的破坏提供了可靠的实践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