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专题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多尺度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研究” 项目组科研人员来站开展实验工作
基于降雨强度-降雨持时组合的泥石流阈值曲线(简称I-D阈值曲线)是国内外学者所广泛认可和研究的一种泥石流预警模式。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依赖大量的降雨和泥石流观测数据,对于资料匮乏的区域则无法开展相关的工作。
在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专题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多尺度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研究”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后简称山地所)的张少杰助理研究员与国家气象中心张国平教授级高工、成都理工大学乔贺辙硕士、山地所龙奎博士、河南理工大学夏曼玉硕士、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雷小虎博士以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王俊洪等7人于6-7月期间来站开展相关的现场研究工作。
项目在蒋家沟上游的门前沟支沟内布设了基于嵌入式的雨量计监测系统,主要借助蒋家沟泥石流的高频特性,验证系统的预警精度。该系统集成了基于泥石流形成机理以及泥石流流体特性所推导的泥石流I-D阈值曲线数据库,通过对降雨场次的界定,在嵌入式系统中完成基于实测的前期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持时的计算,以及监测数据与I-D阈值曲线数据库的对比计算。通过事后调查的手段,验证本监测系统的漏报率和误报率,该项工作的科研成果可预期为国家气象中心在西南、东南乃至全国区域推广泥石流快速预报系统提供科研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