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四川暴雨中黑科技撑起“安全伞”

连日来,四川达州、巴中、南充、广安等多地发布暴雨预警,成都也迎来持续强降雨。针对暴雨险情,在预防山洪泥石流、跨江河桥梁和立交桥、轨道交通等有哪些防汛减灾“黑科技”在背后默默守护群众安全?7月4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在川相关单位探寻答案。

  负责成都市9个区市县桥梁日常管养的中铁科研院西南院桥梁研究所,是成都名副其实“桥梁医生”。从7月2日起,研究所已组织团队对成都管辖范围内所有跨江河桥梁、立交桥及下穿隧道紧急开展全面排查,确保桥梁安全。

  “暴雨或洪水袭来,桥梁站不住‘脚’可不行。”该所所长陈杨说,目前该所采取远程信息化监测、云管理平台等多种先进科技手段,结合现场应急监测方式,对管辖内1000多座桥梁进行实时监测监控,确保桥梁安全。

  “暴雨后桥梁的危险主要是暴涨河水冲刷后,桥梁地基被掏空,桥梁基础被冲毁,造成桥梁垮塌等。”陈杨说,目前一套远程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用于成都部分重点桥梁或特殊结构桥梁。该系统通过在重点桥梁的桥墩、主梁、拱肋、吊杆等重要构件上安装的数百个感应装置,实时远程监控桥梁应力、位移变化情况,并传输到后台分析系统,将危险情况以报警方式及时发送到相关人员手机上,提高了应急反应速度。

  为了及时响应突发灾情,由中铁科研院西南院组织建设的桥梁管护云平台,目前也在成都投入应用。针对过去桥梁巡检人员发现桥梁存在病害后,整理上报流程长、反应慢等问题,该云平台实现了桥梁养护各类数据的收集、更新、整理、储存、查看、上报、发布等一体化自动管理,巡检人员在现场发现问题后可立即通过平板电脑终端系统,实时上传并迅速安排处理。

  而在铁路出行安全方面,不仅有传统的线路障碍监测系统,及雨量、轨温、桥梁水位、异物预警监测等多套“地面”系统,一套崭新的无人机防洪技术,正“上天”保障安全。

  记者从中铁成都局绵阳工务段了解到,从2016年起,该段已尝试利用无人机对山体整体外观进行逐点拍摄,并将人工标记的易落石危险点连接成片,定期对重点病害地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