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站第十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中科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期检查会顺利召开
2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站”)第十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山地灾害大尺度动力学模拟实验平台”中期检查会在东川站顺利召开。东川站第十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成都山地所副所长崔鹏院士和学术委员:清华大学王兆印教授、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于贵瑞研究员、兰州大学潘保田教授、中科院水保所刘国彬研究员、南京大学施斌教授、云南大学何大明教授,以及会议特邀专家清华大学杨军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汪君研究员、成都山地所游勇研究员出席会议。中科院科发局周桔处长和成都山地所所长文安邦、副所长陈晓清、科技与合作处处长吴艳宏、科普与学会处处长张宁、科技与合作处副处长葛永刚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崔鹏院士、周桔处长和陈晓清副所长共同主持。
会前,文安邦所长、崔鹏院士、陈晓清副所长对各位领导和学术委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各位学术委员对成都山地所各项工作的长期支持,以及为东川站的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东川站常务副站长周公旦向与会专家和领导详细介绍了东川站的建站历史、发展历程、运行机制、观测设施布局、亮点工作与成果,并以山地灾害学科发展及东川站“十三五”谋划为重点,汇报了今后5年的发展规划以及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山地灾害大尺度动力学模拟实验平台”建设进展。
与会学术委员对东川站野外观测、实验基础建设和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就东川站“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希望,东川站能放眼长远、定位清晰,坚持以流域为研究单元,以山地灾害研究为核心,拓展野外观测、加强实验示范作用,努力将东川站建设成为一个集灾害综合观测、生态恢复研究、减灾技术研发的综合性野外台站,服务国家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东川站换发新的生命力。
与会专家还围绕“山地灾害大尺度动力学模拟实验平台”建设展开了热烈研讨,一致认为建立一个大科学装置和基础实验平台意义重大、前瞻性强,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并就该平台下一步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咨询建议。希望东川站能把握国际科学前沿,重视与地方政府的协同攻关工作,引入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力量参与实验平台的建设,服务于山地灾害学科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括“一带一路”自然灾害的防治等。
文安邦所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代表成都山地所对东川站新一届学术委员和专家给予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一如既往地从学术思路、发展规划、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支持东川站的发展。
会后,委员专家们在陈晓清副所长、葛永刚副处长和周公旦常务副站长的陪同下一起实地考察了小江流域的蒋家沟泥石流沟和大型山地灾害模拟实验平台拟建场地,并参观了东川站泥石流模拟实验大厅。
东川站行政站长洪勇高级工程师、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沈宏伟高工、吴伟伟高工及东川站科研骨干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崔鹏院士讲话
周桔处长讲话
文安邦所长作总结讲话
野外实地考察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