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6月22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研讨会在成都召开,重点讨论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科学计划的任务与研究工作安排。项目组负责人成都山地所副所长崔鹏院士、项目参加单位新疆生地所所长陈曦研究员、地理资源所所长助理刘卫东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蒋长胜研究员等参加会议。成都山地所副所长文安邦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吴艳宏研究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崔鹏院士、文安邦副所长共同主持。
会上,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公旦副研究员介绍了项目任务目标、课题设置、拟定的实施方案等概况,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晓清研究员介绍了任务分工和各单位近期需开展的工作。
崔鹏院士在发言中希望项目组全体人员紧密围绕项目科技目标展开深入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经过五年的努力,建立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国情的风险评估、灾害预报预警和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多边联动的减灾防灾合作机制,整体提升沿线国家抗灾能力。陈曦所长建议要建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理论体系,研发适宜不同国家国情的综合减灾技术模式与技术体系,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和指南的本地化。刘卫东研究员建议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建立沿线国家自然灾害孕灾环境与灾害数据库及信息共享平台,为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安全提供科技支撑。蒋长胜研究员强调应选择重点灾种、重点区域开展系统研究,并落实海外重大工程的减灾试验示范。文安邦副所长建议项目组深入调研沿线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加强沿线国家高级专业防灾减灾科技人才的培养,形成服务和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际专业人才队伍。
与会专家针对项目实施开展了热烈讨论,并就灾害基础信息库与平台建设、重点灾种重点区域选择、构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国际防灾减灾合作机制等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正式启动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会专家还就在国家层面推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合作科学计划展开了深入研讨。
来自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新疆生地所、地理资源所、南海海洋所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师范大学学术骨干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崔鹏院士主持会议并发言
周公旦副研究员汇报项目概况
陈晓清研究员介绍任务分工
专家研讨